其他
蒋勋 | 如何更成熟地看待死亡?
● 关于中国,古代对于死亡的觉醒是这样的:
● 创造了天地万物的始祖盘古,开天辟地,耗尽精力,一日死去了,他倒在大地上,他的肌肉化为田土,他的骨骼起伏成山脉,他的汗水血液流为长河,他的发髭成为丛林草木,他的左眼成日,右眼成月,他的呼吸成了天上的风云……我喜欢这个故事,死亡的哀痛转化成了新生的喜悦。
● 个人的生命联结着宇宙间的万事万物,死亡成为奉献,死亡是另一种爱的方式…… 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在这个传说里,死亡是再一次复活的开始,肉体化解消逝,在山川大地中化成新的存在形式,那才是真正的复活。
● 这种对死亡的诠释,或许提供了另一种看待死亡的方式,仿佛更成熟,也更周全,从自然循环的观察得来天地四时的智慧吧。这也很像古老西亚希伯来人在《圣经》中说的:“一粒麦子掉在地里死了,将生出许多麦子来。”
● 不知道是不是盘古的原因,中国五代以后都不太画人像,却爱画山水。中国人的爱画山水真是出了名的。那山水似乎是另一个形式的人。
● 那山脉是人的骨骼,那田土是人的肌肉,那丛林是毛发,而那脉脉无尽的大江长河,正是世代流不尽的生命的泪与血汗吧。盘古的故事,我一直重复说给朋友听, 试图去解释其中的道理。可是,说了好几次以后,我终于发现,这些古老的传说寓言,最好的部分,并不在它们的道理,而在它们原原本本的故事。
● 自从有了“文学”这麻烦的名称之后,自从不幸“文学”又在大学里被学究们研究之后,故事就沦落了。“故事?故事怎么是文学呢?”学究们于是开始谈论有关“后现代主义”的 种种。我有点羞愧。在这样的年纪,又热爱起“传说”和“故事”来了。